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海南周刊丨万宁老木匠黄进和:一辈子和木头打交道

海南周刊丨万宁老木匠黄进和:一辈子和木头打交道

2024-03-28 17:04:10 [综合] 来源:蓝琛资讯网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万宁老木匠黄进和:一辈子和木头打交道

3月16日8时许,海南黄进和辈和木万宁市万城镇市头村的周刊黄进和老人刚吃完早餐,便从工具房里拿出刨、丨万我的剑气吞噬天地凿、宁老锤、木匠尺等工具,头打开始加工一张八仙桌的交道构件。他在一条长凳上坐下,海南黄进和辈和木拿起一根横梁用眼睛瞄了瞄,周刊然后将之放平,丨万双手按住刨子用力刨了出去……

今年78岁的宁老黄进和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老木匠,他13岁入行学手艺,木匠至今已从业65年。头打小到桌椅板凳,交道大到柜子、海南黄进和辈和木架子床、屏风甚至房屋构件,他都能制作。他几乎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爱琢磨、勤动手,木雕技艺尤为精湛。

黄进和在加工八仙桌横梁。

成长:

出生木匠世家自学木雕技艺

市头村是万城镇知名的“木匠村”,全村100多户,几乎家家有木匠。我的剑气吞噬天地近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海南日报记者来到黄进和家采访,只见他家庭院里,靠墙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料。院子一侧的工具房里,摆满了刨、凿、锯、斧、锤、角尺、木锉等木匠工具。目前,黄进和和二儿子黄大京住在一起,黄大京子承父业,也是一名木匠。父子两人平时就在家做家具,因为手艺好,一年四季订单不断。

黄进和的工具。

聊起木匠这行,黄进和打开了话匣子。“我是我们家第八代木匠,13岁开始跟着爸爸学手艺。”他说,自己出生在木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制作家具很感兴趣。入行后,不仅跟着父亲学手艺,还经常去看村里其他木匠师傅干活,博采众长。

刀砍斧劈、刨锯凿钻……年轻时的黄进和很爱琢磨,也勤于练手,很快就学会了制作凳子、椅子、桌子等家具。16岁那年,他出师,开始独立接活。

在现代家具出现以前,万宁的木匠在海南“红”极一时,常有人邀请他们去其他乡镇甚至其他市县做家具,而木雕水平是评价木匠手艺的一项重要标准。单干后,黄进和又开始自学木雕技艺,经常去看别人在家具上雕刻,回家后把图案画下来,然后参照着刻。就这样,经过年复一年的磨炼,他会雕的图案、造型越来越多,木雕作品越来越精美。

父爱:

精心为儿子做结婚家具

黄进和家环境整洁,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摆放在客厅里的一对枣红色的椅子引人注目,椅子的靠背是一整块镂空木雕,上面雕着花草、祥云和汉字。一张椅子雕的字是“春风”,另一张雕的字是“吉祥”。问起这对椅子的故事,黄进和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去楼上看跟这对椅子同年制成的一张床。原来,这对椅子和床、衣柜、梳妆台等,是黄进和2000年为黄大京结婚特地制作的一套家具。眼前的这张婚床,床头雕有“喜鹊枝头叫”等图案,线条流畅、美轮美奂,使用了22年依旧色泽光亮如新。

这套家具寄托着黄进和对晚辈的爱。他回忆说,做好这张床一共用了20天,其中仅雕刻床头就花了整整6天。

黄大京的妻子王丽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套精美的家具给她带来的荣光,“当时我们一间房里就放着这套家具,很多姐妹来家里做客看到后都赞不绝口,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想过来买走,我们不卖。”王丽说。

黄大京跟着父亲学做家具,最佩服的就是父亲的木雕功夫。“这套结婚家具最出彩的就是木雕,虽然我们村有很多人会做家具,但父亲的木雕手艺是我们家独有的。”他说。

黄进和家客厅的椅子。

规矩:

卷尺上标注着吉祥祝福语

目前,年逾古稀的黄进和仍在坚持做家具,对于各种形制的家具,他都十分熟悉。不仅做家具,他还经常帮别人做门窗、楼梯、祖宗牌位等。“只要是木头的东西,我基本上都会做。”老人笑着说。

黄进和告诉记者,年代不同,人们对家具的需求也不太一样。比如,1992年他大儿子结婚时,他也做了一些结婚家具,那时流行的客厅椅款式很简单,没有木雕。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具的审美需求增加,木匠做家具,不仅考虑其实用功能,还注重其装饰功能,“要做得好看,上档次。”

近几年,黄进和、黄大京做得比较多的东西主要有带木雕的瓦房主梁、祖先牌位、楼房门窗、八仙桌、太师椅等。每年春节前,都有不少人找黄进和父子做祖先牌位。一些放在祠堂里的大牌位(龙牌),按习俗需雕刻龙头,黄进和很擅长雕龙头。“父亲做龙牌木雕,用一块木头就可以完成,在我们这算是一项绝技。”黄大京说。记者看到,黄进和制作的龙牌上雕有3条龙,中间是一条大龙的龙头,两边是两条对称的小龙,龙的造型栩栩如生。

黄进和雕刻的龙头。

在市头村,木匠制作家具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做什么家具,家具的长、宽、高尺寸必须对应卷尺上的“红字”,不能对应卷尺上的“黑字”。黄进和拉开一把他用的卷尺,只见上面标注的富贵、吉祥、添丁、进宝、迎福等吉祥祝福之语(即“红字”),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数字,“黑字”亦然。正因如此,一些家具有相对固定的规格。“这些数字,我们这的每一名木匠都烂熟于心,会主动为客户规划好。”黄进和说。

从业几十年,黄进和做木雕早已轻车熟路,他经常在家具上雕刻龙、凤、鱼、花、草、汉字等。“父亲喜欢接大活,因为做大件东西更有挑战性。”黄大京向记者展示了一些黄进和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一件大型屏风,屏风顶上是“瑞气满堂”4个汉字,中间是4幅花鸟图,底部还有6幅风景图,有的地方镂雕,有的地方浮雕,整体协调且不重样,体现了黄进和高超的木雕技艺。

荣耀:

一生两次建“十柱房”

对万宁当地的优秀木匠们而言,制作桌椅板凳只能算是基本功,木雕是一项技术活,而是否参与过修建“十柱房”则直接体现了一名木匠的被认可程度。

所谓“十柱房”,是当地人对一种砖木结构瓦房的称谓。这种房子客厅内立有10根高矮不一的柱子,除了外墙是用红砖砌成,屋内构件绝大部分是木质的,需要由木匠打造雕刻、组合拼接。参与修建“十柱房”,不仅要求木匠擅长雕刻,还要求木匠具备一定的建筑学知识,能精准规划出构件的尺寸。

“‘十柱房’造价很贵,如果木匠技术不行,是没有资格参与修建‘十柱房’的。”黄大京说,建好一间“十柱房”,大约需要10多名技术高超的木匠忙碌约一年时间。黄进和从业65年来,仅在40多岁时先后两次在万宁东澳镇参与修建“十柱房”。

万城镇扶峰村至今保存着9间“十柱房”。近日,记者探访了其中一间,房东许先生介绍,他家的“十柱房”有280多年历史,是清初建的。“这间房,除了瓦片60年更换一次,砖和木料基本上没动过,房子很结实不漏雨。”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早已取代了“十柱房”的位置。而那些保留下来的“十柱房”,凝聚着黄进和等老木匠的匠心和汗水,成为我们回望历史的依凭之一。(张惠宁)

(责任编辑:探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