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保山】扎根边疆 立德树人 保山学院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保山】扎根边疆 立德树人 保山学院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2024-03-28 16:43:30 [综合] 来源:蓝琛资讯网

  “扎根边疆、民族民族服务基层、团结团结艰苦创业、进步疆立进步紫卿开放创新”,创建这是看保保山学院的学校精神,这所立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扎山学时代高校,在43年的根边办学过程中,秉承“厚德、德树励学、人保敬业、院奋笃行”的力谱校训,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的写新新篇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民族民族民族团结进步、团结团结生态文明建设和边疆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步疆立进步

  保山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比达31%,包括傣族、彝族、紫卿阿昌族等20余种少数民族,教职员工少数民族占比为17%。近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入脑入心入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少数民族舞蹈演出

  营造良好氛围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进校园

  保山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三进”工作,一体推进民族团结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学校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并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团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理论研究,还通过组织全校性民族团结进步讲座,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带入课堂。

  同时,学校还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积极传播者和实践者。

  此外,保山学院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对民族团结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整合校内师资、教学、社团等资源,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融入日常,长效开展。

  学校有效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大屏等传播载体,强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主流校园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开拓新媒体平台,拓宽民族团结宣传渠道。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展主题板报比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综合运用各种载体,积极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滇藏学子同上一堂思政课

  增强理想信念 科学系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保山学院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究制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配合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压实创建责任,有序有效开展创建工作。

  为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依托保山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和保山市文化研究院,积极开展相关课题专题研究,先后召开两次民族文化学术峰会,在项目申报、专著出版和文章刊出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民族团结工作发挥了理论指导的作用,进而通过科研理论研究和实际项目带动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更科学有效。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保山学院获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项目有100余项,如“跨境民族基督教信仰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研究”“澜沧江流域彝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等;出版专著《故园一脉——施甸县布朗族村寨“和”文化考察》《傈僳族历史文化探幽》等30余部;先后在《宗教学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刊出论文150余篇。

  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内多民族文化共存的优势,培育师生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为各民族优秀文化有效传承、弘扬、借鉴和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进一步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充分用好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和国门大学两个品牌,积极开展缅甸华文教师培训工作,目前,共开展缅甸华文教师培训13期,培训教师400多人。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主动发掘和弘扬各民族文化,加深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为传播中华文化、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保山学院民俗博物馆

  注重知行合一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结合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保山学院积极搭建关心关爱平台,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模和范围,逐年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录取比例;利用学科专业、科研队伍的资源优势,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学校学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通过“奖、助、贷、补、勤、减、免”等有效途径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帮困助学机制;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和信息服务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求职能力,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边疆民族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此外,学校积极配合保山市委统战部开展关爱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有203名大学生志愿者和10多名教师参与,服务点46个,服务农村留守儿童752人。

  学校设立了民族历史文化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每周六晚上开展的民族舞蹈打跳活动,每次都有几百名学生参与,成为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9年,学校建设了滇西民俗博物馆,以少数民族生活生产实物的形成呈现民族文化。该馆占地650平方米,收集了大量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共10000余件(套),包括抗战文化、农耕文化、马帮文化、服饰文化、丧葬文化等,藏有民族文化相关书籍10万余册。自开馆以来迄今,滇西民俗博物馆已接待外来游客及师生3000余人次。保山学院民俗博物馆于2020年12月被命名第一批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校园打跳活动

  未来,学校还将对照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紧密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争在创建形式、内容和质量上有新提高,为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夯实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

  云南网记者 阎素素

(责任编辑:焦点)

    推荐文章